对防沙治沙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VIP专免
2025-04-29
999+
32.42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对防沙治沙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平总书记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
略高度,多次就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
态工程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
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防
沙治沙作为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巩固和
发展“绿进沙退”的好势头,为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推进
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一、打好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
“三北”地区是我国防沙治沙的主战场,现有可治理沙化土
地47.28 万平方公里,其中 22.18 万平方公里亟待治理。这些地
区普遍自然条件差,治理难度大、成本高。抓住 2021—2030 年
“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这个关键期,建立健全资金支持和
政策支撑体系,集中力量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
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阻击战,推动沙化土地面积和程度持续下降,力争实现到 2030
年全国 67%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目标。生态用水是
“三北”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建议强化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
优化调整“八七”分水方案,合理配置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生
态用水,为林草生态用水单列账户并给予水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同时,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建立凌汛水、融雪性洪水等相机补
水机制,严格地下水取用水总量和水位管控,全面实施深度节
水控水行动。 “三北”地区植被结构单一、比较脆弱,早期营
造的防护林出现不同程度老化退化甚至死亡。建议将退化林更
新和新造林后期管护纳入“三北”工程重点范围。重点工程建
设应采取灵活招标方式,推广“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模
式,充分调动当地农牧民和国有林场防沙治沙积极性。
二、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防沙治沙工作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统筹兼顾、整体
施策不够,还没有完全打破“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
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局面。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综合考虑生
态安全与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安全等国家重大
战略和山地、森林、草原、湿地、湖泊、荒漠等自然要素,打
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
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优化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处理
好“林草耕”的关系,认真研究“草转耕”、“林转耕”带来
的相关问题,对沙化耕地实行保护性耕作或转为生态用地。
沙化地区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
出。应正确处理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既注重生态
效益,又注重改善民生,立足当地实际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培育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让人民群众从防沙治沙中
得到实惠。
三、提高防沙治沙的科学性、精准性
一些地方重林轻草、重乔轻灌、树种单一、密度过大等现
象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工程未严格落实“以水定绿”要求,导
致工程质量不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强。建议遵循自然
规律,坚持因地制宜、“以水定绿”,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
和密度,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沙
则沙、宜荒则荒,充分发挥荒漠化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我国防沙治沙基础研究相对滞后,基础数据不足,一批关
键性技术难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新型固沙材料、机械设备推
广使用不够。建议:(1)推进防沙治沙领域实验室、科研示范
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强对荒漠化形成机制、荒漠生态系统演替
规律、生态系统恢复机理等基础研究;(2)开展高精度的荒漠
化地区生态状况监测,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整合,进一步摸清
摘要:
展开>>
收起<<
对防沙治沙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就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防沙治沙作为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巩固和发展“绿进沙退”的好势头,为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一、打好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北”地区是我国防沙治沙的主战场,现有可治理沙化土地47.28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