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施“三三制”模式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

VIP专免
2024-05-22 999+ 14.5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济宁市创新实施三三制模式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
济宁市始终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非遗保护传承“三三制”模式,有力激发
了文化传承发展活力,该做法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
典型经验做法。
(一)“名录+传承人+基地”相互联动,创新构建非遗
传承链条。一是深挖资源,完善非遗项目名录。坚持对上
争取与对内扶持相结合,不断健全非遗项目名录。目前,
全市有 19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6 个省
级项目、283 个市级项目。二是创新形式,加强非遗传承
人培养。在鼓励支持“传帮带”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积
极探索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新培养方式,依托本地院校开
展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挂牌
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人文交流基地”。目前,全市有
10 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8 名省级非遗传承人、262
市级非遗传承人,1人入选 2021 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
模范传承人。三是培育品牌,推进非遗传承基地建设。邹
城设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齐鲁(邹
城)展示基地,是全国唯一县级基地。任城区被确定为山
东省“非遗在社区”5个试点县之一。曲兴社南池书场
入选全省试点非遗曲艺书场,是山东省首批 5个试点
之一。开展市级非遗工坊认定工作,董氏武术器材有限公
司等 53 家单位被确定为市级非遗工坊,指导各县(市区)
认定 104 家县级非遗工坊。玉堂酱3家单位入选首批省
级非遗工坊,数量居山东省第一位
(二)“产品+线+项目”相互促进,创意培育非遗产
品供给。是推动非遗产品“出新彩”。连续举办全市文化创
意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开发了嘉祥鲁锦、徐弓坊弓箭制
作技艺等非遗文化旅游商品。楷木杆镶牛角毛笔、蓝印花
7·
9商品入选省 100 件红色旅游商品。济宁
9业入选山手造·100 业,数量居全省第
2位。二是推动非遗路线“新意”。
打造精品非遗路线。三4区入选黄河主题
国家级旅游线路,“奇观峄山、在岛谈起我
线9线
入选旅游线路。三是推动非遗项目“开
丰富非遗元素的“运河记忆
摘要:

济宁市创新实施“三三制”模式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济宁市始终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非遗保护传承“三三制”模式,有力激发了文化传承发展活力,该做法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一)“名录+传承人+基地”相互联动,创新构建非遗传承链条。一是深挖资源,完善非遗项目名录。坚持对上争取与对内扶持相结合,不断健全非遗项目名录。目前,全市有1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6个省级项目、283个市级项目。二是创新形式,加强非遗传承人培养。在鼓励支持“传帮带”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新培养方式,依托本地院校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在...

展开>> 收起<<
创新实施“三三制”模式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doc

共4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