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党课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8.89KB
2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3 年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党课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自然
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
总书记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和世界民生福祉战略全局
“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
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理论高度和实
践深度回应了“人与自然应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应何去何从”
的时代之问,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处规律,创造
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具有重大原
创性贡献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中国式生态现代
化发展新道路,促进中国和世界不断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溯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伟大实践中,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
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理论集成,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生态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立足中国共产党百
年生态文明实践孕育而成,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情怀,对民生福祉的关切,
以及建设美丽、清洁世界的大国担当。
(一)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18—19 世纪,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引发的大气、水体污
染等,引起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密切关注。马克思、恩格
斯首次将人与自然纳入关系范畴,对生态环境进行了辩证
思考,形成了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的诸多重要论断。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寻求人类解放道路上的逻辑起点,亦
成为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和方法论。马克思、恩
格斯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考
察,剖析了人与自然之间具有统一性、一致性和共生性关
系。“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
界于人类而言始终处于优先的地位,这就告诫人类不能凌
驾于自然界之上,只有认识自然界、了解自然界,把握自
然界运行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改造自然界,合理利用自然
界,造福子孙后代。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
生活”。人类通过劳动这一手段从自然界获取必要的物质生
活资料和能量维持生存与自我发展。“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
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
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在改造自然界时要发挥主观能
动性,尊重自然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将人与自然的辩证
关系置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长河中,阐发了生态问题的
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人与自然割裂、对抗的根
本缘由,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过度追求导致人类无视自然
规律,肆意攫取自然资源,使自然界沦为对象
性的有用物,彻底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形成“人奴役
自然”的窘境。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异化状态无
法得到根本改变。马克思主义基于历史和现实层面指出规
避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
制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人奴役自然的现
状,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彻底消灭私有制,建立共
产主义制度。这些思想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奠定了深厚
哲学根基。
(二)历史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3年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党课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和世界民生福祉战略全局“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回应了“人与自然应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应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处规律,创造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具有重大原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