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小麦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VIP专免
2024-04-03
999+
13.28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青贮小麦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XX 某地小麦还有 20 来天即将成熟,却被提前收割当
作青贮饲料,一亩青贮小麦能卖 1500 元的高价。这一现象
在网上曝光后,引起社会极大关注。针对这一现象,农业
农村部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
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
理一起。青贮小麦现象表面看是农民个人行为,背后却关
乎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其反映出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亟需引
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原因分析
一是籽粒小麦收益相对较低。虽然国家实施了粮食收
购最低保护价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了种粮
农民收益,但增长幅度有限。据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数据
显示,目前籽粒小麦亩均收益约为 1100 元,除去农资等成
本,亩均纯收入只有 300—400 元,收益好时也就 500 元
左右。而目前青贮小麦亩均能卖到 1500 元,相比后续风险
与价格都未知的籽粒小麦,青贮小麦不仅可以减少剩余生
长期的农资投入,而且无需秸秆处理与晾晒成本。从经济
利益看,卖青苗的收益高于卖籽粒小麦的收益,极个别农
户选择了卖青苗。
二是种粮补贴作用发挥不明显。粮食补贴政策虽然深
受农民欢迎,但受农资价格快速上涨,抵消了粮食补贴政
策给
农民带来的收益,粮食补贴政策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不论耕种与否、实际耕种面积多少,一
律按土地承包证书上的面积进行补贴,导致“种粮的补、不
种粮的也补”,这种雨露均沾式补贴政策难以调动种粮积极
性。在高标准农田规模流转中,转出方虽然转出了土地,
但依然获得国家粮食补贴,真正进行种植的转入方反而无
法获得粮食补贴,导致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并不能有效激励
土地转入方种植粮食作物。
三是耕地粗放经营依然严重。受农业结构调整、种粮
效益明显偏低等影响,大多数种粮农户分散生产的基本格
局仍然没有改变,加之农田基本建设相对滞后,农业机械
化覆盖面较为有限,导致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部分
种植大户为了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破坏了土壤
结构、降低土地肥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业
生产劳动力老龄化矛盾日益突出,不仅农地从精耕细作向
粗放经营倒退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以自给自足为主的“老
龄农业”导致耕地常年性抛荒和季节性抛荒矛盾大量存在。
四是规模经营主体发展能力不足。激励粮食适度规模
经营发展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传统的土地划分方式,
造成
摘要:
展开>>
收起<<
青贮小麦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XX某地小麦还有20来天即将成熟,却被提前收割当作青贮饲料,一亩青贮小麦能卖1500元的高价。这一现象在网上曝光后,引起社会极大关注。针对这一现象,农业农村部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青贮小麦现象表面看是农民个人行为,背后却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其反映出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一、原因分析一是籽粒小麦收益相对较低。虽然国家实施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了种粮农民收益,但增长幅度有限。据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数据显示,目前籽粒小麦亩均收益约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