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做好党的民族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四个关系”

VIP专免
2024-01-18
999+
13.35KB
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做好党的民族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四个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民族工
作必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
精神的关系,并对各个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
决矛盾的目标和方法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
的民族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和把握其
精神实质。
“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践
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社会在发展变化,
民族问题也随之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民族
问题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面
临的时代课题是革命党人如何处理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关
系问题。基于殖民主义导致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越来越突出,
基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民族平
等、民族自主、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苏联在十月革命胜利后,
面临的民族问题主要是如何解决大、小民族,即俄罗斯民族与
其他民族的关系问题。为此,列宁提出既要反对大俄罗斯民族
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但重点是反对大俄罗斯民族主
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面对的民族问题主要是如何处理
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
文中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作为当时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大
局的主要关系之一,指出“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
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纠正了极“左”思潮将民族问题的实
质定为阶级问题的错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
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民族关
系的命题,指出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
关系”。此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涵得以逐步丰富,形成了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完整表述。党
中央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重要观点的基
础上,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
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工
作中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将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与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实
践相结合、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
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
他在强调做好 56 个民族的团结,特别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
团结的同时,特别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把 56
个民族层面的团结问题提升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高度,明
确提出要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基础上增进共同性、引导各民
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各民族中大力弘扬中华优
秀文化,以及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既要重视物质的力
量,也要重视精神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科学
系统阐明了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处理好民族关系,破除了当前许
多思想的迷雾和认识的误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只
有把握好这“四个关系”,才能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
正实现“四个必然要求”。
“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重大意义,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
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四个关系”的
重要论断,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的现
实意义。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做好党的民族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四个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民族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并对各个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目标和方法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社会在发展变化,民族问题也随之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